鸡仔饼的由来

澳门正牌车厘哥夫鸡仔饼(大个,软)     东海堂__鸡仔饼180g__广东广州特产(绝对新鲜)      咀香园饼家◆迷你鸡仔饼 300克      百年清真名店—鸡仔饼 色泽金黄 香脆可口       杏花楼 中华名点系列 鸡仔饼 盒装 120克 特价 9元     澳门特产 进口食品(品味饼家鸡仔饼)零食小吃送礼特价

      鸡仔饼,是广州特产,源于广州河南(海珠区)成珠楼所产的“小凤饼”,其历史悠久,远近驰名。因它是成珠楼原主人伍紫垣之婢女小凤创制而得名。因人们美称“鸡”为“凤”,而它的商标是以“小鸡”为记(“小鸡”广州人俗称“鸡仔”),故此饼一物两称:既叫做“鸡仔饼”又叫做“小凤饼”。

      成珠楼以小凤饼成名,流传有几种不同的说法:

      小凤是伍紫垣的婢女,是顺德人。据说在清朝咸丰五年(1855年)初秋某日,主人伍紫垣接待外地客人,碰巧主厨不在,便吩咐小凤做一款广东点心给客人食用,而家里一时亦无准备煮食材料,便到成珠楼把常年储存的惠州梅菜连同五仁饼馅(当时正直月饼季节)搓烂,加上用糖腌过的肥猪肉,再加上精盐、香料等拌和,用饼皮包裹,捏成丸形,稍为压扁,放入炉用慢火烤烘至脆,取出待客。客人品尝后深觉甘、香、酥、甜、咸兼有,咸中带甜,味道独特因而大加赞赏并问此饼何名。由于此饼是小凤巧制,主人便随口说是“小凤饼”。

      某一天,主人伍紫垣接待一位外地来的客人,碰巧点心师傅不在。小凤就把平时私底下储藏起来以备充饥的饼干拿出来招待客人,不料客人吃后大加赞赏,过后还来信称道。其实,小凤那时只不过是把平日宴客剩下的菜肴收集起来,加些梅菜压成饼块,再请点心师傅代为烘干而已。想不到这种饼居然入口松化,十分可口。这个意外的发现启发了伍紫垣,于是他命令点心师傅如法炮制,并将此饼取名为“小凤饼”。
 
      “小凤饼”被认为是梁氏的祖传,而“小凤”一名来自于其酷似小鸡的外形。在后来成珠楼将“小鸡”注册为“小凤饼”的商标时,其意在附和将“鸡”雅称作“凤”的民间习俗。

      小凤饼成为名饼是在半个世纪之后。成珠茶楼当时因中秋月饼滞销,制饼师傅突然想到把制月饼的原料按小凤饼的方法制作。鸡仔饼用料不下十种,糖的重量占了三成,加上少量精盐、胡椒粉和五香粉,又掺和冰肉(肥猪肉)和榄仁,使饼身脆化,咸中带甜,可茶可酒,受到顾客的一致好评。就这样,新品种的“成珠小凤饼”诞生了。

      小凤饼过往曾获得多个奖项。包括在20世纪20年代初,获得了“展品赛会最优等奖”,1931年获得了“广州市国货展览会”一等奖。据说当年广播电台曾编了一段顺口溜作宣传:“老乡老乡,几时出省城?省城最有名,成珠鸡仔饼,你去省城最紧要买鸡仔饼。”长期以来,来自全国各地的过客都喜欢手提一盒“小凤饼”回家,作为到过广州的标记和最珍贵的“手信”。国外华侨乃至外国游客都把“小凤饼”视为代表中国饼食的珍品。所以,小凤饼的销售点逐渐遍及省港澳。

成珠楼的故事:

      成珠楼是广州市老字号茶楼中,开业最早、时间最长的一家,位于海珠区南华中路,漱珠桥畔。成珠楼在解放前参加了茶楼业同业公会,曾有一块刻着“成珠楼”的樟木牌匾存放于该会在桨栏路的会址处。牌匾落款署清乾隆年代。至1985年该楼毁于火灾时,成珠楼的历史足有240多年了。成珠楼始创于清代时明叫 “成珠馆”,是一间不起眼的简易平房。咸丰年间才改成为两层的木搭建茶楼。创业之初,成珠馆属当时广州五大家族(潘、卢、伍、叶、周)之一的伍紫垣所有,为伍氏宅内待客的地方。伍氏衰落,该馆转让吴氏,易名为“成珠饼家”,后又兼营茶楼业。之后又数易其主。至光绪,馆归梁福和堂所有,属族产,主持人为梁殿华。成珠楼的发展便从此时期开始。

      成珠楼所处的地理条件十分优越。清代广州河南(广州珠江南岸地带)有三大集市,即福仁市、漱珠市和歧兴市。成珠楼即在地漱珠市内,且傍近豪门望族的邸宅,旁边是著名古刹海幢寺,故食客不绝。

      成珠楼的“龙凤礼饼”和其他各种饼,就是这个时期开始出名的;并有各款粉面饭品供应,生意自然十分兴旺。当时所制饼食,除柜面零售和在茶座上供应之外,还承接成批订购,送货上门。连省、市、国外的过路客也以一试成珠楼精制饼食为快。由于梁殿华经营有方,营业不断发展,获利甚丰,为该楼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       梁氏第二代续先辈雄风,将成珠楼经营得更加有声有色。他们聘请名师,广告宣传,把楼面修饰一新。为防假冒,成珠楼“小凤饼”还在民国三年获准进行商标注册,保障了经营专利。此后,成珠楼雇用的职工便由原来20人增至后来的50多人。

      成珠楼以小凤饼成名。流传有几种不同的说法。小凤是伍紫垣的婢女,是顺德人。某日伍紫垣接待一位外地客人,碰巧点心师不在。小凤情急智生,把平时私下储藏以备充饥的干饼拿出来招待客人,不料客人吃后大加赞赏,以后还来信称道,念念不忘。其实,小凤只不过是把平日宴客剩下的菜肴收集起来,加些梅菜压成饼块,再请点心师傅代为烘干而已。想不到这种饼居然甘香酥脆、油润干洁,十分可口。意外的发现启发了伍紫垣,于是他命师傅如法炮制,并将饼取名为“小凤饼”。另一种说法,认为“小凤饼”是梁氏祖传,因外形酷似小鸡,故取名
“小凤”。后来成珠楼确定以“小鸡”作为“小凤饼”商标时,正合把“鸡”雅称为 “凤”的民间习俗。不管小凤饼的起源如何,总归是“成珠楼”的一大发明。

      20世纪20年代初,小凤饼曾获“展品赛会最优等奖”。1931年参加“广州市国货展览会”获一等奖。据说当年广播电台曾编了一段顺口溜作宣传:“老乡老乡,几时出省城?省城最有名,成珠鸡仔饼,你去省城最紧要买鸡仔饼。”长期以来,省内外的过客都喜欢手提一盒“小凤饼”回家,作为到过广州的标记和最珍贵的“手信”(礼物)。国外华侨乃至外国朋友都把“小凤饼”视为代表中国饼食的珍品,推祟备至。“小凤饼”的销售点逐渐遍及省港澳。

      1946年成珠楼举行开业200周年庆典,一时哄动全广州城。著名书法家麦华三先生书赠成珠楼,诗云:“小凤饼,成珠楼,二百年来誉广州。酥脆甘香何所从,品茶细嚼似珍馐。成珠高阁会天孙,绿皑新醅酒令传。醉傲天台左右顾,漱珠桥畔海幢园。”

      2000年9月,由于背负多重债务无力偿还,上级单位广州市海珠区饮食服务有限公司开始无力经营,成珠楼关门结业。2006年3月,成珠楼在众多惋惜之声中被拆卸。2000年,在成珠楼被拍卖之后,以前的老员工在酒楼原址马路的正对面开了一间“成珠饼家”,继续销售小凤饼。目前,门市没有并随着成珠楼的拆卸而结业,现每天仍然有不少广州市民专程到此购买正宗的小凤饼。

      从今以后要买正宗的“鸡仔饼”,今后只剩下成珠饼家。(地址在广州海珠区南华中路180号,原来的成珠酒楼斜对面。)

来源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
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