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撰的由来

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第六版 带塑膜包装定价99          四钻/现代汉语词典(商务印书馆)(全新特价)35元包快递          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

  “杜撰”一词的意思,大家是知道的。打开词典查一查,注曰:没有根据地编造。但是杜撰这个词的来历,却有一段轶闻,这倒是很少有人知道的。

  古时候,有个叫杜默的人,喜欢做诗。但是,他写的诗,内容空乏,不着边际,毫无真情实感。而且,他的诗不讲韵律,有人说他写的东西,诗不像诗,文不像文,实在是不伦不类。因此,人们每逢看到不像样的诗文就脱口而出:“这是杜默撰写的。”后来这句话逐渐简化为“杜撰”。再后来,“杜撰”又被引申为不真实地、没有根据地编造的意思了。(摘自《熟语溯源》)

另:

     《现代汉语词典》杜撰:没有根据的编造;虚构。《古汉语词典》杜撰:臆造,捏造。语本宋人王琳《野客丛书》杜默逸事。
  是说历阳人杜默喜欢作诗,但并无真才实学,对诗的韵律一窍不通,却反对循规蹈矩,因此他的诗往往闹出许多笑话。
  有一次,其师石介和欧阳修在开封为再次名落孙山的杜默设宴告别,席间诗酒唱和。杜默在答谢诗中写道:“一片灵台挂明月,万丈词焰飞长虹;乞取一杓凤池水,活取久旱泥蟠龙。”诗句可算豪放。但邻座一考生却说此诗后两句重复用了“取”字,犯诗家忌讳,应改。杜默不接受,他说那是死守陈规陋习,而诗贵在意境,决不能以词害意。因此,人们每每见到他的诗就说:“这是杜默所撰”。后来,人们就把 “杜默所撰”简化为“杜撰”了,用来指称信口开河或不通文理的文章。
  其实早在杜默以前,就流传着有关“杜撰”笑话。僧人文莹《湘山野录》:记载北宋参知政事石中立在中书省任职时,盛度任翰林院学士,撰《张文节公知白神道碑》,送给皇上看了后,呈送中书省。石中立问他:“这是谁撰写的?”盛度匆促回答:“度撰。”说完他才悟到“度撰”与“杜撰”同音,顿时满堂大笑。
  岳飞的幕僚沉作哲的《寓简》提出了“杜撰”的另一由来:西汉临淄(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)田何曾从淳于(今山东安丘)人光羽受《易》学,得孔门真传,后广收弟子,传授今文《周易》。
  后来田何从临淄迁居杜陵(今西安市东南),取号杜田生。当时,人们认为秦“焚书坑儒”之后,《易》学已失传,杜田生所讲授的《易》学为“白撰”,即无所本而编撰,也称之为 “杜田”,或曰“杜圆”——信口雌黄、自圆其说。嘲笑田何的《易》学无所师承,亦即“杜撰” !
  明代冯梦龙的《古今谭概》及清代褚人获的《坚瓠集》这样解释“杜撰”的来历。说是唐五代杜光庭的事。杜光庭精通儒、道典籍,在四川做道士时,出于维护道教的目的,编撰神话故事阐扬道教,存世的有《灵异记》《神仙感遇记》《墉城集仙记》等;对道教仪则、应验方面的著录有《道德真经广圣义》《道门科范大全集》《广成集》等。引用许多光怪陆离的故事,又借用佛经的编撰方法,为道教完善神系及理论体系。其《道藏》五千余卷,只有《道德经》二卷为真,其余都是杜光庭所编撰,其中有一部叫作《老子化胡经》,说老子骑着五色神牛从函谷关西渡流沙,先唐玄奘近千年到了印度,托生成了释迦牟尼。因此,后世对于没有事实根据而胡凑的著作,叫作“杜撰”。

来源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

Back to Top